有鉴于此,占西方国家总人口60%—80%的传统中产阶层面临选择:是忍受一时冲击而削减不合理福利、相应削减他们的负担,还是继续这样下去深陷恶性循环?问题是不可避免的,丧失正视问题和采取行动的意志、能力比问题本身更令人担忧。
外贸、外资、投资不稳,自然就业就稳不住。为此,上周的发言我提出了9条短期稳预期的措施。

现在的关键是短期有问题,但长期是由短期连接起来的。十九大报告之后其实很多媒体没有清楚解读。对银行来说走了一圈账,完成了上级任务,降低了利率。宏观与微观的变化,使得2019年复杂、严峻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。尽管各种理论不尽相同,但分别都是自圆其说的一套理论体系,是概念的演绎,逻辑的自洽。
但为什么央行的总量政策效率老不高?过去说央企、大型国企有特殊的政治地位,容易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,民营企业、小企业不易得到,央企把得到的贷款又放给民营企业,放高利贷赚钱。面对这个背景,对我们的政策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。这是未来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,也是重大机遇。
所以,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跨境投资下降41%的背景下,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还是上升了6%,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东道国。隆国强认为,随着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应用,相信会有很多的、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变成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。要想让开放推动发展,并不是简单地一开了之。如果我们不能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,就很难营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。
比如,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、产业配套方面的优势等,这些都是供给侧重要的优势。但也要看到,我国现在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成品出口大国,它的基础因素是低成本、高质量的劳动力,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。

隆国强举例说,在‘引进来方面,全球高端产业包括制造业、服务业,正在加速向我国汇聚。我们要把握好个中机遇,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。第四,始终以正确的开放战略引领开放,确保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。隆国强认为,服务业将是下一步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。
第二,正确处理对外开放、改革和稳定的关系。首先,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。而汽车、石化、钢铁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,则一定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从进口替代封闭发展的道路,加快转向开放发展的道路,逐渐引入国际竞争,尽快增强国际竞争力。在过去的40年里,中国经济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,对外开放是创造这个奇迹的重要原因。
其次,形成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优势。在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,我们经历了很多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,比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。

隆国强认为,中国要高质量发展,以后需要更多的研发,而国内的大市场加上综合的低成本,可以迅速地分摊研发成本,使企业和国家更有竞争力。也就是说,要用好全球的资源、全球的市场,来服务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。
在吸引人才方面,归国留学人员从2004年的一年回国2万人,到现在超过40万人,反映出全球人才流动的重要动向。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变化,传统优势在减弱,但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出路了。总体来看,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很快,但国际竞争力不够强,原因一方面是对外开放不足,另一方面是对内管制过多,所以,需要扩大服务业的开放。这既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,也告诉我们,其实还有很多经济体,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从中获益并不多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长期存在。全球化带来了很多机遇,同时也有很多挑战。
但是,中国的开放始终没有动摇,开放的政策一以贯之,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11月9日在2018中国开放论坛暨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指出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一方面要总结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,另一方面要谋划新形势下开放新战略,用高水平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同时,还要看到需求侧的优势,就是大市场的优势。隆国强说,面临WTO改革这个新挑战,我们需要和主要的经贸大国共同合作,共同推动周边贸易体系的改革,需要加速推进区域贸易安排,构造一个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安排的网络,同时,进一步推进‘一带一路的建设也至关重要。
三是开放领域要更加全面,过去我们是制造业率先开放,如今我们把服务业的开放作为重点,就意味着要在更多领域推进自由化、便利化,这样才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。在开放的过程中,我们不断趋利避害,规避风险,保证稳定,这个经验对我们的未来依然非常重要。
进入 隆国强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 。我们企业有了实力、有了经验,可以通过走出去整合全球的资源。以高水平开放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未来的开放战略,需要紧紧围绕着支撑服务好高质量发展。但是怎么开,怎么让开放真正推动一个国家、一个地区的发展,真正让这个国家、人民从中受益,开放的战略正确与否至关重要,在开放过程中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力至关重要。
此外,在走出去方面,也有很多机遇。不开放死路一条,这强调了开放的必要性。
当然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、全球前三位的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大国、全球前三位的服务贸易大国。但与最先进的营商环境相比还有差距,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,包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做好放管服的改革。
把握新机遇,发挥新优势 隆国强表示,在总结过去40年经验的同时,更重要的还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未来。隆国强说,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,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治理、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充满了期待。
同时,还要深化服务业改革,这样才能形成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优势。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获益较多的发展中经济体。但如果过度地超越国力承担,又会出现战略透支此外,在走出去方面,也有很多机遇。
二是充分发挥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新优势。但是怎么开,怎么让开放真正推动一个国家、一个地区的发展,真正让这个国家、人民从中受益,开放的战略正确与否至关重要,在开放过程中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力至关重要。
比如,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、产业配套方面的优势等,这些都是供给侧重要的优势。在开放的过程中,我们不断趋利避害,规避风险,保证稳定,这个经验对我们的未来依然非常重要。
第二,正确处理对外开放、改革和稳定的关系。更重要的是,要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,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动力,来自于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智能机器人的普及。